
海外资金“买入日本”创历史新高,这类资产受青睐→
2025-05-16当银行理财收益率跌破2%、国债利率屡创新低、股市震荡反复、楼市财富效应褪去,一群理性而敏锐的投资者悄然崛起——他们被称为“中国版渡边太太”。
这个群体的投资轨迹,既是对日本“渡边太太”现象的本土化演绎,更折射出全球化时代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深层逻辑。

01
什么是”渡边太太”?
“渡边太太”
20世纪90年代,日本长期维持超低利率政策,国内存款收益趋近于零。一群以家庭主妇为主的日本投资者,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,通过外汇保证金交易、购买海外债券或基金等方式,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高回报。
这群人被称为”渡边太太”(Mrs. Watanabe),其名称源于日本常见姓氏”渡边”,象征着普通家庭的理财觉醒。

如今,相似的一幕正在中国上演。
随着国内存款利率持续走低、房地产投资属性弱化,大量居民储蓄开始”外溢”。
譬如中产阶级的投资者群体,正在通过跨境理财、海外保险、港股美股等渠道配置资产,形成中国版”渡边太太”现象。
他们的共同诉求是:在低利率时代,为资金寻找更安全、更高收益的”栖息地”。

02
“渡边太太”启示录:
中国与日本的“镜像时刻”
当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与日本当年高度相似:
低利率困境
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调,国债收益率创历史新低,传统理财工具收益难以跑赢通胀;
财富规模庞大
中国家庭可投资资产预计2025年达46.3万亿美元,但海外配置比例不足5%,远低于全球平均24%;
政策松动信号
资本管制逐步放宽,如“跨境理财通”试点允许投资香港市场,QDII(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)额度屡创新高。

03
香港保险:
参与全球投资的最便捷入口
在众多跨境投资工具中,香港保险正成为中国”渡边太太”们的首选。
2024年全年,内地人赴港投保新保单保费达628亿港元!仅次于2016年的历史巅峰727亿港元,同比2023年增长6.5%,相当于每3份香港新保单里,就有1份来自内地人!

这一现象背后,是三重优势的叠加:
👉 全球投资的“任意门”
香港保险公司拥有全球投资的自由,能够将资金投向全球范围的股票、债券、房地产、基建项目、农林果园等另类资产。
香港保险公司的投资,不仅能做到投资品类分散,还能做到地区分散。
以香港某保司为例,其主权债券的投资中,覆盖美国、新加坡、泰国、越南等多市场,展现多元分散的布局优势。

👉 汇率风险的“对冲器”
在美元加息周期中,香港保险以美元计价特性成为对冲人民币贬值的有效工具。
对于有子女留学、海外置业需求的家庭,保险产品还可通过货币转换功能,提前锁定汇率成本。
👉 监管红利的“安全垫”
香港保险业实行“十大安全机制”,包括偿付能力监管、再保险安排及投资者赔偿制度。严格的分红实现率披露要求,更倒逼保险公司稳健经营。
香港储蓄分红险的长期预期收益率维持在6%-7%,历史分红实现率平均达90%-105%,远超市场预期。

低利率时代,香港保险产品的独特优势,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资产配置选择。通过合理配置保险产品,投资者不仅能够抵御低利率环境的影响,还能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,为财富保值增值提供有力保障。
如果你有意配置香港保险,欢迎垂询!